面对新的挑战,中国技能梦之队又攀登了一个新的巅峰。
这一次,车身修理、砌筑、花艺、时装技术项目蝉联冠军,建筑石雕、混凝土建筑、水处理技术三个项目首次参赛,就勇夺冠军。
这一次,移动机器人项目把一直霸占金牌榜五连冠的韩国队拉下战马,实现了移动机器人项目在世界技能大赛上“零”的突破。
……没有人不承认,这不是中国技能小将的“硬核实力”。
思深方益远,谋定而后动。出征喀山,确定63名选手,参加全部56个项目的比赛,这是中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以来,第一次派出如此庞大的战队。
赛场对阵,贵在知己知彼。
纵向看,当今世界技能强国,在赛场上依然是刀光剑影,百家争雄。
统计数据显示:截至2019年3月,世界技能组织已有82个成员国家和地区,比我国2010年加入时增加了29个,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重视世界技能大赛。
韩国、瑞士、巴西、日本等国家长期位居世赛第一阵营,各自拥有一批传统优势项目。
这一次,第45届世赛东道主优势明显。俄罗斯许多项目竞技水平提高得非常快,在占据天时、地利、人和优势的情况下,一跃占据奖牌榜第二的位置。
横向看,我国高度重视世赛,各集训基地科学制定集训冲刺阶段工作计划,精心组织实施,加大资金投入,强化监督管理。
同时,技术指导专家组下细功夫,深入钻研技术标准和竞赛规则,进一步梳理技术标准和规程,深入分析集训中发现的各类问题,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性技术难点,做到了有针对性备战。
技术是练出来的,成绩是拼出来的。
出征喀山,63名参赛选手都是通过层层选拔,从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;甚至在出征前,63名参赛选手还一直在刻苦训练。
功成不必在我,功成一定有我。在喀山,中国技能梦之队的小将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,为中国捧回了一枚枚沉甸甸的奖牌。
中国制造 硬核实力
The World Skills
如果用一个形容词来形容这次喀山之行,那就是“实力”。
在接受中央电视台《新闻1+1》新闻节目主持人访谈时,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代表团团长、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表示,所谓实力,主要体现在硬实力上。
张立新说,像数控车、数控铣、制造团队挑战赛、焊接以及移动机器人这些项目,都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先进制造水平,是代表着硬核的实力。没有实力,是不可能取得金牌的。
56个比赛项目,有52个项目获奖,获奖面达到了93%,张立新介绍说,世界技能大赛中的六大类比赛,中国选手都有获得奖牌。
即使是过去的一些短板项目,例如中国人并不擅长的西餐项目,这一次也一路逆袭,从46个参赛代表队中脱颖而出,获了第三名。
实力也体现在我国技能选手的软实力方面。
张立新说,这次比赛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,选手发挥十分突出、表现十分优异,他们在场内沉着冷静、淡定从容;在场外,他们热情友好、自信文明有礼,展现了中国技能青年的良好精神风貌,也成为喀山赛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
其实,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,也是十分不容易的。
“16块金牌,只有6块金牌还是上届比赛时获得金牌的项目。”张立新说,在这届大赛中,有9块金牌是我们上次没有拿到金牌的项目,但是,我们还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,说明在职业技能竞赛领域里,我国整体实力是提升了。
分析背后的原因,张立新表示,这一方面得益于最近这些年,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,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,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,也加大了投入,工匠精神逐步深入人心。
第二方面就是我国产业门类齐全,每个比赛项目,都有非常好的企业来支撑,给选手提供先进的设备设施,有相应的院校给选手进行培养训练,这也是一个综合国力的体现和胜利。
第三个方面就是能够坚持科学训练,通过参赛不断地理解把握世界技能大赛的先进理念和标准,在加强技能训练的同时,加强选手的综合能力素质的提高,最终确保了中国选手在这次大赛中没负众望。
上海时段 中国风采
The World Skills
喀山战绩,再入史册。
2011年,我国首次参加世界技能大赛,至今已参加5届大赛,累计获得36枚金牌、29枚银牌、20枚铜牌和58个优胜奖。
成绩一届比一届好,收获一届比一届多。在喀山,中国作为第46届世赛主办国,庄严接过了第46届世界技能组织会旗,标志着第46届世赛正式进入中国上海时段。
将“富有新意、影响深远”这八个字贯穿于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筹办、举办的全过程、各环节。同时,将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与落实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紧密结合起来,我国将动员各行各业特别是青年人广泛参与技能竞赛活动,推动技术革新、产业升级,加快技能人才培养、打造技能人才高地。
2021,welcome to shanghai;2021,上海欢迎您。
接过世界技能组织的会旗,当世界技能大赛来到中国,中国开始有更多人了解技能大赛、关注技能人才、投入技能事业。
最近一段时间,我国大力奖励获奖选手,给予记功、晋升技能等级、发放奖金等精神和物质奖励,全社会越来越关注技能人才。
在世界技能大赛的引领下,“尊重劳动、崇尚技能”的社会氛围正在逐步形成。
然而,世赛摘金夺银并非最终目的,最终的目的是要大力推广世赛标准并进行成果转化,发挥世赛对技能人才工作的引领带动作用,整体提升技能劳动者素质和能力水平。
近年来,我国加大世赛成果开发和应用,不仅将其转化为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和技工院校课程规范,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,实现“以赛促学、以赛促培”,提高职业教育培训水平。
同时,我国还对标世赛,创新完善国内各类竞赛,不断提高竞赛质量和综合影响力,特别是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带动作用,以世赛系列先进事迹报告会为先导,促进贫困家庭学子对技能的认同,促进贫困劳动力和贫困家庭子女走技能成才发展之路。
2021年,世界技能大赛将移师中国上海。
2021年,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将日出东方;2021年,中国技能人才将在上海迎来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。
来源:中国劳动保障报
视频:胡杰
作者:孙兴伟
主编:孙兴伟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