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乒协释放重要信号!外籍球员加入乒超,展现包容姿态

2018年刘国梁当选中国乒协主席后,乒超开始邀请更多外籍运动员,并组建了“世界职业联队”参赛,尽管当时没有日本选手加入。随后,中日协会逐渐合作,日本选手再次出现在乒超赛场。

以2024年为例,乒超联赛有3位日本选手参赛,包括木原美悠、松岛辉空和三木隼。

2025年,刘国梁卸任中国乒协主席,由王励勤接任,乒超进行了更大规模的改革,延长比赛时间分成四个阶段,并持续对外敞开,吸引更多顶尖外籍选手参加。

与木原美悠、松岛辉空相比,今年加盟乒超的张本美和、平野美宇在日本队内地位更为突出,对国乒构成更大威胁。

与去年参赛的韩国主力安宰贤等人相比,今年加盟的申裕斌更是韩国选手中的佼佼者,显示乒超对外籍选手的包容度越来越高。

在中国乒乓球面临外战压力、青年梯队建设备受批评的背景下,大规模引进外籍选手参加乒超展现出了勇气。有不少球迷和网友担心张本美和等人会通过中国比赛“学习”技术,并在国际大赛中对中国队构成更大威胁。

一些球迷担心并非没有道理,但也有人认为,外籍选手参加乒超并非导致国乒外战失利的原因,反而应该看到2017年国乒在与日本选手的外战中失利,才应该明白为何禁止外籍选手加入乒超。

许多人认为,商业联赛如乒超本应独立于国际大赛,其主要作用是拓展乒乓球的市场价值,无需与国家荣誉挂钩。将两者强行捆绑在一起必然带来诸多问题,包括对运动商业模式造成严重负面影响。

近年来,中国乒乓球选手纷纷海外打球,从前国手到现役国手再到奥运冠军樊振东加盟德甲,这难道不说明国内乒超缺乏吸引力吗?

成功商业联赛如日本T联赛、欧洲德甲和欧冠联赛一直向全球招揽优秀选手,大幅增加比赛曝光度,具有良好的宣传效果,同时并未影响协会备战大型赛事。

就近年乒坛发展趋势来看,中国乒超显然正在更加国际化发展。大家如何评价这一变化?欢迎留言探讨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