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潜力没得到发挥,中国历史上最可惜的足球运动员,都有谁?

足坛流行的一个段子是这样说的:“巴乔退役了,意大利足球16年没缓过来;克鲁伊夫退役了,荷兰足球20多年没缓过来;普斯卡什退役了,匈牙利足球30多年没缓过来;高俅退役了,中国足球一千多年没缓过来。”当然其中不乏调侃的意味。

高俅不仅球技高超,而且更会揣摩上位者宋徽宗的心思。早年的时候徽宗就在王府里组建了一支超级足球队,球队拿着国家的津贴,专门为当时的王公贵族助兴。到徽宗生日当天,球队就要来一场表演助兴,高俅便是当时球队现场指挥,相当于今天的主帅。为取悦徽宗,高俅规定:球队比赛胜的那方可获得高额奖金,而输球的一方,其队长则要挨鞭子鞭打并用粉末涂脸以示耻辱。于是每一场比赛,双方都拼了命向对方的球门灌,只是为了博得领袖的欢笑,可惜这一做法并没有流传下来,否则国足不止于此。

高俅没有把他的球技发扬光大实际上是一种必然的结局。古代社会阶级被排为“士农工商”,以士为首,所以古人读书、考科举是改变人生的关键。古代读书目的比较单一,就是涉足政治,开创自己的事业。因此比起纯粹踢球,高俅更看重取悦上位者。这样比赛就变成了表演,老板想让谁赢,想怎么赢就怎么赢。老大高兴,还怕没有锦衣玉食?有捷径可走,谁还会在意所谓的兴趣爱好。和地位相比,其他皆是浮云。至于技术的磨炼,水平的提高,那简直就是一个笑话!哪有陪领导喝酒重要!

二、李华筠

1938年世青赛,作为中国足球重返国际足联大家庭后的首次世界大赛,李华筠就是在这次大赛中闻名华夏大地。

墨西哥世青赛,当时担任右边锋的李华筠速度、突破和冲击力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美联社随即把他评为世青赛“赛事6大新星”之一。那时,墨西哥当地的俱乐部找到李华筠想要签约,但后者因领导一句“国家更需要你”而拒绝邀请。具有讽刺意味的是,这支深受球迷喜爱的球队在回国后就地解散。

本来李华筠很有希望成为首个登陆欧洲顶级联赛的中国球员,但由于一则“28岁以下球员禁止转会”的规定而美梦破碎。不然李华筠早已经成为第一个登上欧洲顶级联赛的中国球员。李华筠清楚,那个年代的制度下,许多事情是无法打破的,他实在是无力改变。

80年代中国足球职业化的道路还没有打开。业余场地设施、粗野的比赛环境、落后的医疗条件同样是国内球员面临的一大难题。1987年,李华筠随国家队训练时膝伤严重,一年后,心灰意冷的他首次宣布退役。

生不逢时,这便是李华筠足球生涯最好的注解,体制的束缚与领导的意志始终左右着他的人生。

三、张效瑞

多年后,李华筠没能实现的留洋梦,却在多年后以另一种形式实现了。

在1993年,为备战悉尼奥运会,中国足协挑选了29名年轻球员到巴西集训。这支名为“健力宝”的球队,承载着球迷的无限期待,张效瑞是球队中公认最有潜力、技术最出色、最像巴西球员的一位。

三年留学期间,张效瑞很快从同龄人中脱颖而出,许多本地俱乐部希望将他留在巴西,但这并不由球员和教练来决定。回到家乡后,张效瑞得到了众多媒体和球迷的追捧,并连续升至三级进入国家队。

99年甲级联赛中,天津主教练金志扬完全围绕着张效瑞的战术制定,并给他最大程度的自由发挥空间。作为核心,张效瑞以4球9助攻的成绩包揽了本赛季最佳新秀和最佳阵容。

奥运会九强赛中,身为技术中场的张效瑞却与主教练霍顿的高举高打战术格格不入。最终,国奥屈居小组第二,憾失奥运门票,张效瑞的巅峰年华,也停留在世纪之交。

金志扬于2000年离开天津,张效瑞的足球寒冬就在这里到来。缺乏沟通和自我陶醉,让他很难和教练或俱乐部交流。那时国家队教练米卢也曾给张效瑞机会,但没被队里老大哥待过的他,却因训练中几次飞铲报复受伤,彻底告别了国脚生涯。

2001年,郁郁不得志的张效瑞租借到了德乙亚琛,但同样由于语言和沟通问题,伤愈归队仅在德国踢了半个赛季。再一次,张效瑞回到了家乡,在天津和上海之间来回奔波,他的精神和锐气也在伤痛与岁月的侵蚀中消磨殆尽,徒留遗憾。

四、董方卓

体能爆表,比乙射手王的董方卓,由于个性呆板内向,沟通成为了大问题。不过假如老爵爷和他还有足协都能多一些耐心引导,可以给多点空间让他按照正常的节奏去成长,而不是一味地往前冲,或许结局又不一样了!当然我们也不能指责他一颗为国效力的心,只是带着伤痛参加了奥运会,直接导致随后状态一落千丈,天赋还没有兑现就已经消亡,实乃可惜。也是自己作的呀。

五、陈涛

当董方卓打进了中国男足的奥运第一球时,当时为他送上助攻的正是另一位天才前腰陈涛。

在2003年,在沈阳被选入金德的陈涛正式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。一年之后,他在19岁的时候成为了中超最年轻的队长,并被选为赛季最佳新秀。但是中超起步的那几年,中国足坛乱相频繁。许多年轻球员,包括陈涛,都签下了一份为期5年、月薪低于1万的“卖身”合同。这个长约最后成了他一生中最大的绊脚石。

同一年荷兰世青赛,陈涛领衔的“超白金一代”大放异彩,身为队长的他4场比赛打进3球,入选了最佳阵容。在世青赛中出色的表现也让陈涛成为欧洲球队关注的焦点,热那亚等多支欧洲球队都向陈涛发出邀请,但由于金德的漫天要价无功而返。事业的黄金年华里,一心要去国外闯荡的陈涛一度没球可踢。那是他的悲剧,更是中国足球的悲剧。归根结底,在当时国内足球环境下,球员实在是太渺小,他们根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。

最后

中国足球发现天才并非易事,但毁掉天才又太容易。体制、环境、欲望、技术等等,都阻碍了中国球员的发挥。道阻且长,中国足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啊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